最新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钧信智库>>专题推送 专题推送

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特征与政策建议(上)

【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不仅能反映当前发展趋势,还决定着空间经济性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孙轩  张晓欢  陈锋

前,中国各地发展特色小城镇的热情高涨,建设不断提速。据统计,全国特色小镇试点有 403个,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总数超过2000个。当前以及今后,特色小城镇的空间布局都将对中国整体城镇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如何理解当前特色 小城镇的分布空间格局以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引导特色小城镇发展。

中国特色小城镇发展空间格局特征

 

1.从整体分布和发展趋势看,呈现东部地区引领,西部、中部紧跟,东北发展较慢的趋势。从第一批特色小城镇的分布看,东部地区多,其次为西部、中部、东北地区,数量比约为40%:30%:22%:8%,以秦岭淮河为南北界,分布数量比约为59%:41%(南方比北方)。通过特色小城镇的分布密度分析,发现特色小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为上海、苏州、杭州形成的三角区域。从数量看,浙江省位居第一,共计入选8个,江苏省、山东省及四川省分别入选7个,其余省份入选数量为3-4个。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分布比例基本与第一批保持一致,东部地区仍为最多,西部、中部、东北其次,数量比约为38%:29%:25%:8%,南北分布数量比为58%:42%。第二批特色小城镇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苏南至浙北区域的特色小城镇优势,还出现了围绕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周边的特色小城镇集聚区域。从数量看,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依然呈现强势,其他省市均有所提升。结合两批特色小城镇分布情况来看,特色小城镇分布格局呈现东部地区引领,西部、中部紧跟,东北发展较慢的发展趋势;在空间变化中,南北相对平衡,长三角地区出现一个集聚程度相当高的区域,并且增长势头强;广州、北京、成都等城市所在区域特色小城镇集聚程度随时间发展不断提高。

2.从分布特征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的集中程度较高。特色小城镇发展格局与城镇化格局基本保持一致,但也存在差异。比如,西部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发展趋势好于中部地区,体现在数量分布和增长速度上。城市群内特色小城镇的集聚程度较高,最明显的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四个城市群。另外,通过将特色小城镇分布情况与中国小城镇分布情况对比,还发现若干较为滞后的地带:一是江西中南部、广西中部和东部、湖南西部、安徽北部、四川西南部,这几个区域都是小城镇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具有人口基础和一定发展区位条件的地区,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二是边境、边疆地带中,除云南中缅边境和新疆中哈边境的特色小城镇发展带外,其他都较弱。

3.从发展类型看,东部沿海地带新兴产业类较多,而中西部地区旅游类较多。从特色小城镇与城市的区位关系来看,发展空间主要为城市街区、城市郊区、产业集聚区和农业地区。其中,在产业上聚焦金融、创业等服务业和轻工业的特色小城镇大多选择城市建成区内或近郊区域,这一类以新兴产业为特色产业的特色小城镇虽然占比较少,但却是国家以及各部委宣传特色小城镇的“门面”和“品牌担当”,地位相当重要。比如杭州的梦想小镇、北京基金小镇等。另外,则是以旅游产业或“旅游+农业”产业为特色产业的特色小城镇,其数量也最多。